心理学: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

admin 6650

2.自失效应:自我认识偏差

自失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不自觉地飘飘然起来,从而出现自我评价偏高,对别人评价偏颇的一种倾向。自失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不利于人们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

这就提醒我们,在真正了解一个人前,切不可太轻信事前得到的信息,更不可仅凭一时的感觉作出重大判断。自失效应,让我们无法看清恋人的真实,因为缺少参照的标准,所以我们会自然而然认为对方很好。

就像每个父母也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很棒也是如此,缺乏别人的参照物,我们就用自己主观判断。情人眼里出西施也是如此,在爱情中沉浸在自我陶醉的世界中,所以自然而然出现偏差认识。

这种自失效应也和自我条件相关,当自己某一两方面的条件(如长相、职业、家庭、经济收入,社会关系、住房情况等)比较好的时候,会自恃择偶条件优越,对未来的配偶过分挑剔,当自己被多个异性同时追求,尤其是受到异性的热烈颂扬时,都会让我们失去客观的判断,让我们沉浸在一种虚幻的满足感中。

3.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父母反对,反而爱得越深

美国学者德瑞斯考尔等人于1972年研究了91对已婚夫妇和相恋已达8个月以上的4对恋人,考察被研究夫妇与恋人的彼此相爱程度与其父母的干涉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吗,父母干涉程度越高,有情人之间相爱也越深。

后来德瑞斯考尔等人对这些被研究者作了调查,试图了解他们父母的干涉是否改变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相爱水平。

结果证实,父母干涉程度与恋人们的感情变化,成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父母干涉越大,恋人们爱得也越深。由于这一现象与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异曲同工之妙,德瑞斯考尔便用“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来命名这一现象。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男女爱情生活中有一种逆反心理,一对相恋的男女,如果遇到来自家庭、社会的阻力,那么这种干扰阻力愈大,他俩的结合力会愈牢固,更显得不可分离,而激发起坚贞不渝的情感。越想扑灭,恋爱的火焰越会燃烧得剧烈。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部分相爱的男女受种种价值规律和个性因素影响,假如他们在父母或外界的干预或诱惑下,改变初衷,另觅新人。但是一旦婚恋生活不顺利时,会加深对曾经恋情的怀念。

可以说恋爱中,只有父母减少干预,反而对方会更加客观的看清楚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会在感情中发现对方真实人品与才学。

情人眼里出西施是恋爱中一种难忘的体验,但是对于走入婚姻中,我们就需要慎重考虑双方是否适合。因为婚姻是爱与理性结合的产物,这是我们必须铭记的与要慎重考虑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