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

admin 3673

本条目可能不符合维基百科:文件使用方针#使用守则,请协助改善。

云冈石窟世界遗产官方名称Yungang Grottoes(英文)Grottes de Yungang(法文)位置 中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标准文化:(i)(ii)(iii)(iv)参考编码1039登录年份2001年(第25届会议)面积348.75公顷缓冲区846.81公顷

云冈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地址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坐标40°06′36″N 113°07′21″E / 40.11000°N 113.12250°E / 40.11000; 113.12250分类石窟寺时代北魏认定时间1961年3月4日

大同市云冈石窟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级别AAAAA所属地区山西评定时间2007年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云冈镇云冈村武州山南麓,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间[1],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河北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51个(其中保存较好的约20个[1]),整个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个,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佛像仅有2厘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公尺。

此外,在云冈石窟的崖壁后上方,还保留着建于明代、也称云冈堡的军事要塞遗迹[2]。

1961年云冈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云冈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编辑]

北魏时,虽有太武帝七年时诏令毁佛焚经,坑杀僧人的太武灭佛,但大体来说,佛教蓬勃发展,故开窟造像颇为盛行。

初期,昙曜上奏文成帝,于和平元年(460年),在桑干河的支流武周川旁的断崖上凿山石壁,开窟五所(今称为昙曜五窟,编号为16-20)。之后,武州山开窟造像大规模地展开,进入了崇佛的高潮时期。河北等地的数十万传统匠师雕凿了其他的窟(编号1、2、3、5、6、7、8、9、10、11、12、13)。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在云冈石窟的雕凿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故在中区石窟中(5-13窟)可见到许多带有汉族色彩的佛像。

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之后,开凿的热潮逐渐衰退,此后窟龛多由贵族官吏为祈福超渡而建。这些窟多为小型栋窟,即昙曜五窟以西的诸小窟。 [3]

艺术表现[编辑]

在云冈石窟开凿的初期,其风格带有浓厚犍陀罗及笈多王朝的色彩。佛像的姿势也明显反映了外来的风格,包括脸形较为丰腴、肉髻较高以及眼廓较深、鼻子较高。

云冈石窟开凿的高峰期是北魏孝文帝时。石窟的主要结构多沿袭汉朝,佛像的衣著与表情也与初期较为不同。例如:大多数佛及菩萨的服饰都近似于南朝士大夫的穿著,且脸形、五官也较为世俗化、汉人化。

第三期石窟多开凿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石窟规模缩小但数量增多。本期的石窟多是为了祈求平安及超渡亡者而兴建,故在窟中有世俗男女供养人排列于龛下。

世界遗产[编辑]

2001年,云冈石窟因为满足下列评定标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人类历史发展中某—建筑风格的杰出范例。

破坏[编辑]

云冈石窟的佛像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使许多佛像损坏相当严重[4]。这些因素包括了:

佛像本身的材质:当年为了雕刻的便利性,选在石头硬度相对较低的云冈,使得佛像较不耐风吹雨打。

盗窃

不适当的维护:清朝时为了保护佛像,曾大规模的重新泥塑。工匠将木桩打入佛像并绕上绳子,以类似今日的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方式进行维修。但当泥层脱落时,木桩就外露,使得佛像千疮百孔。

针对以上的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采取了多种方法维护,包括降低水位法、化学材料灌浆加固及黏结加固等。

昙曜五窟(第16-20窟)[编辑]

第16-20窟的五窟为在云冈石窟开凿最早的窟,俗称“昙曜五窟”。根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在北魏和平初年(460年),沙门统昙曜奏请文成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 高者七十尺(约20米),次六十尺(约17米)”。第16-20窟窟内统一为穹隆顶,平面呈马蹄形的大像窟(大像窟为窟内凿刻大型佛造像的窟)。五窟根据主像和窟内的不同布局,又分两组。第一组为较先开凿的第18,19,20窟。另一组是完工略晚的第16,17窟。 昙曜五窟佛教题材以三世佛造像为主,其造像艺术气势粗犷和雄浑。造像风格既反映出犍陀罗, 西域以至凉州造像的特点,又同时依照了鲜卑族容颜。其最终塑造出的便是一种新型佛像样式。[5][6]

在经历了五胡十六国血腥的纷争扰攘的乱世后,北魏庞大的社会难以愈合乱世带来的伤痛。此时的民众需要一种信仰来修复与抚慰自身的精神世界。北魏的统治者此时推行以佛治国的政治策略,借助宗教信仰为皇权服务。这种推动使得崇佛之风弥漫朝野,佛教发展势头迅猛。尽管北魏期间遭遇了太武灭佛事件, 但仅7年后,文成帝一即位就宣布恢复佛教。那时,在经历了灭佛运动后的僧人昙曜意识到,只有依靠皇权佛教才能巩固。他于是向文成帝建议于在武州山开窟五所,分别象征北魏的五位皇帝。这种绑定使得礼佛时等同于礼帝,北魏皇统与佛法共存。同时此类大像体现了昙曜在设计之初欲求佛法能在千年后依然流通,永存绝的思想。[5][7]

昙曜五窟洞窟主像对应按昭穆制辈次排列次序为太祖居中,左昭右穆, 父昭子穆。第20窟应对应的是太武帝(408年—452年,北魏第三位皇帝),第19窟对应太祖道武帝(371年—409年,北魏开国皇帝)、第18窟对应明元帝(392年—423年,北魏第二位皇帝),第17窟对应未继位就夭折了的景穆帝(428年—451年)。第16窟为五窟中完工最晚的洞窟。其最初应设计在第20窟的西侧,即今第21窟位置。但由于那里的石质较差不适合开凿大窟,无奈改到现址。第16窟对应此时当朝的文成帝(440年—465年)。[5]

第16窟[编辑]

主佛高13.5米。右手上举胸前施无畏印,左手自然下垂,拇指与中指捏施说法印。其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胸前结带,外衣宽大,是北魏太和年间服制改革取法的汉魏传统的佛衣样式。 南壁窟门东和西两侧各有一大型尖拱龛,龛内一坐佛,。龛楣外均雕乐伎。其中东龛龛楣外雕六身乐伎分别手持奏铜钱、腰鼓、义觜笛、法螺、排箫、齐鼓。其中除了击钹乐伎,其他五乐伎都梳逆后的辫发,代表来自北方不同的少数民族。[5]

窟内主佛

主佛上半身

第17窟[编辑]

第17窟

主像交脚菩萨像高15.5米,占据了洞窟较大空间。造像具有浓郁的异域情调。左臂下有东帛形支撑立柱,终因石质原因,连同右臂一并崩毁。东、西壁各开一大龛,内雕佛像一坐一立,与主尊构成三世佛组合题材。 [6]

第17窟主像象征景穆帝拓跋晃,太武帝拓跋焘的长子。他好读经史,明慧强识,仁爱宽和,笃信佛法。延和元年(432年) 被立为皇太子,时年5岁。正平元年(451),年 仅24岁的太子死于东宫,《魏书》记载为“以优薨”,太子因忧虑而死。目前学界认为拓跋晃为非正常死亡,不排除与父子间的政治斗争有关。正平二年(452), 文成帝拓跋落即位,追封其父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交脚弥勒在佛教中代表未来佛,其先佛入灭,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出世,为释迦的继任者。第17窟中的交脚菩萨像便暗喻未继位就死去的景穆帝。窟内地面相对窟外地面明显下沉1米,低于另四个洞窟,来表明他的尊格略低于另四位皇帝。[5]

窟内交脚菩萨

窟内左壁

窟内右壁

窟内左壁供养天特写

窟外望向窟内

第18窟[编辑]

第18窟

主尊立佛高15.5米。佛像右臂下垂,手已崩毁。左手挽衣襟置于胸前,指间有蹼。代表佛陀32种好相中的“手足缦相”,即手指间长有如鸭鹅趾般的缦网纤维。为了稳固手指,小指与胸部连接处有镂雕短柱状的支座。佛右肩袈裟,浅直平阶梯式衣纹。僧祇支内衣雕饰精致的联珠纹与忍冬纹,具有波斯萨珊式(萨珊王朝为224年—651年统治伊朗的王朝)的艺术风格。 外衣有序排列千尊浮雕佛,佛手中呈花瓣状的衣端上面纵向雕刻了坐长茎莲的化生像。 此类身披千佛袈裟的佛雕像世所稀有。佛经中记载,毗卢遮那佛与释迦牟尼佛都可以遍身现千佛,“释迦牟尼佛,举身毛孔,放金色光,光中,有百亿化佛。诸分身佛,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其光流入释迦牟尼佛顶。见此相时,分身诸佛一切毛孔,出金色光,光中,复有恒河沙微尘数化佛”《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5]

窟内东西壁(左右壁)对称配置胁侍佛,胁侍菩萨以及十大弟子像,可惜西壁(左壁)造像风化损毁严重。东壁左胁佛立于高浮雕华盖下,嘴角用石青绘出绿色的胡须。左手自然下垂执衣角,右手上举, 指间有蹼。拇指和食指对捏呈圆形,另三指竖直,表示法轮印。主佛胁侍菩萨立于束帛高台上,头戴三面宝冠,正面圆盘内有一禅定坐佛。 佛两侧东和西壁上层各雕五弟子。弟子均为异域人的面孔特征,其高额深目,眼窝深陷,鼻梁高挺。此类异域面孔的弟子其他地方少见。[5]

窟内主佛

窟内左壁

窟内右壁

窟内右壁特写

窟外望向窟内

第19窟[编辑]

第19窟

该窟为县曜五窟中最大的一个洞窟,布局较为奇特。窟外东西(左右壁)两侧各开一耳洞,窟内各有一尊倚坐佛像。北壁主尊佛像结跏趺坐,高16.8米,为云冈石窟第二高佛像。佛尊下颌崩毁,举右手,肘下雕小柱支撑。佛搭覆右肩的袈裟边缘浅浮雕折带纹饰。 南壁有云冈石窟出现最早且画面最大的故事图“罗睺罗因缘”,画幅高3米。图中佛陀立于莲台上,身披通肩式袈裟。罗睺罗(佛十大弟子之一)单腿半跪,合掌礼佛。佛陀正以功德相轮之手摸罗睺罗头顶,为他授记。[6]

窟外东耳洞佛像约与主窟同期完成。西耳洞受第20窟崩塌时的影响,窟门和明窗均坍毁。西耳洞中的佛像左手抚膝,右手上举,着褒衣博带式袈裟,为云冈中期佛像服饰样式。说明西耳洞的完工时间一直拖至中期较晚阶段。

窟和二侧耳洞

窟内左壁

窟内右壁

左侧耳洞

右侧耳洞

第20窟[编辑]

第20窟

该窟位于县曜五窟的最西端,露天大佛不仅成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与象征,也是中国早期佛教雕刻艺术的杰作。 最初,该窟并非露天而是一座有窟顶,窟门及明窗的完整洞窟(类似于其余四窟)。由于外立壁后来的意外崩塌才导致佛像露天。大佛结跏趺坐,头顶有高肉髻,眉间有白毫,鼻翼高耸。其身着祖右式袈裟,质地厚重,较多地保留了中亚犍陀罗艺术的特点。大佛东西两侧各雕一立佛,一立菩萨。其中西面(左面)立佛及菩萨像仅存残迹。 [6]

北魏时期第20窟建有台阶,但一直掩于淤泥中。20世纪90年代初窟前考古发掘时才被重新发现。在这里的历次地面清理发掘工作还出土了大量千佛石块和少量造像残件,包括部分辽代的沟纹砖地面和著名的北魏景明四年 (503年)比丘尼昙媚造像碑。第20窟前曾出土过大量千佛残件表明该窟外壁崩毁前曾布满千佛雕刻。在县曜五窟外壁雕饰千佛,是北魏迁都洛阳前最后一次大型皇家工程。既然如此,第20窟的坍塌时间就不会早于迁洛前(北魏太和十八年及494年,北魏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第20窟坍塌原因和石质密切相关。紫红色的软松岩层横贯武州山中部,这种岩层结构疏松硬度低,抗风化能力弱且遇水后容易自行分解,石窟凡其经过之处均风化破裂严重。第20窟大佛胸部以下,东立佛颈部以下,均呈现出深褐色的碎渣状。脆松的泥岩层不足以支撑上方的重量,更无法支撑窟前建筑横梁对前壁造成的负荷。北魏延昌元年(512年),一场震级估约8级,烈度约11度的大地震震中正在大同盆地。这次强震对造成第20窟龛像崩毁。今天第20窟的外观基本上就是维持了震后的样貌。 [5]

消失的西立佛[编辑]

从现存西立佛的双脚及下方莲台残迹看,当时该像已竣工。其并未在坍塌事件中同时崩毁,而是造像自颈部以下遭遇了泥岩层(一种不适合开凿大像的石层)。大约在北魏永平末年(511-512)。 留居平城的官吏开始对西立佛进行抢险修复的大型工程,。他们已经将西立佛颈部以下和双腿以上遭遇的泥岩石全部切割下来,铺在窟前地面上并准备将适合雕刻的石块重新拼接到佛像身上(用新石块替换原先松散的岩块,连接稳固后再行雕刻)但延昌元年大地震发生导致倾圮的窟前建筑物掩埋了那些石块。强震过后,人们彻底放弃了修复西立佛的计划。那些石块后埋在地下长达1500年之久。[5]

1992年的考古发掘中,在第20窟西侧的探方意外发现这130多块佛像衣纹石块。它们全部被掩在厚约1.4米的北魏红烧土中,呈东西向堆放。石块的雕刻手法娴熟与第20窟现存的东立佛衣纹样式一致。其证明延昌元年地震前西立佛身体雕刻部分已切割下来,等待修补后重新安装。 [5][8]

第20窟正面

第20窟右侧

第20窟左侧

大佛正面

大佛仰视视角

东立佛正面

大佛右侧飞天

大佛左侧飞天

大佛左侧原西立佛位置

20世纪初时的大佛

分窟介绍[编辑]

第一窟、第二窟位于石窟群东端,两窟并列,同期开凿,窟内布局相似,中央均有方形立柱。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窟分前后两室,断崖高25米,中上部凿有12个方孔。后室雕一佛二菩萨像,从雕造手法判断,应为隋唐时期的作品。

第四窟紧邻第三窟,中央雕方形立柱。

第五窟、第六窟并列,窟前分别建有五间四层木构楼阁。第五窟窟内佛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第六窟中央是连接窟顶的塔柱,高达15米,两层,塔柱与周壁上雕刻有释迦牟尼佛传教事。

第七窟、第八窟并列,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第七窟后室正壁刻有菩萨像。第八窟窟内两侧有鸠摩罗天,东侧刻有摩酰首罗天。

第九窟、第十窟并列,同期开凿,均分前后两室。

第十一窟至十三窟并列。第十一窟中央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东壁有北魏太和七年造像题记。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形象。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

第十四窟雕像多已风化。

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

第十六窟至二十窟即“昙曜五窟”。

第十六窟窟形椭园,中间主佛立于莲座上,周壁雕有千佛与佛龛。

第十七窟有交脚弥勒佛倚于须弥座上。

第十八窟佛立像高达15米多。

第十九窟有一尊佛坐像。

第二十窟外侧的檐柱已坍塌,成为露天造像,主佛胸以上部位保存较完整,脸型丰满圆润,双耳垂肩,双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饰精美,刚健雄浑,是云冈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第二十窟以西诸窟为北魏迁都洛阳之后所凿,规模均较小。

第2窟、第1窟

第1窟内部

第2窟内部

第3窟

第3窟内部

第4窟

第6窟、第5窟

第8窟、第7窟

第7窟~第13窟

第14窟~第20窟

第16窟内部

第17窟内部

第18窟内部

第20窟、第19窟

第19窟内部

第20窟

第20窟

第20窟

第21窟及以西石窟

第39窟

立法保护[编辑]

2018年3月1日大同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2018年5月31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批准《云冈石窟保护条例》,2018年8月1日施行。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立法保护云冈石窟[9]。

参考文献[编辑]

^ 1.0 1.1 王其钧 主编.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73. ISBN 7-111-20095-0.

^ 张焯. 雲岡築堡與古寺衰微. 敦煌研究. 2007-12 [202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3).

^ 宿白. 雲岡石窟分期試論. 考古学报. 1978, 1.

^ 險些消亡的世界文化遺產 雲崗石窟. [2015-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赵昆雨. 不可错过的云冈石窟.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22: 8–295. ISBN 978-7-5580-9849-9.

^ 6.0 6.1 6.2 6.3 李广浩. 来山西看中国古建. 三晋出版社. 2023. ISBN 978-7-5457-2760-9.

^ 石松日奈子. 云冈石窟的皇帝大佛-—从鲜卑王到中国皇帝 (PDF). 故宫博物院. 2020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6-25).

^ 刘俊卿. 云冈石窟第20窟9米高西立佛有望恢复佛身主体. 凤凰佛教. 2015-10-14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5).

^ 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 flk.npc.gov.cn. [2024-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3).

延伸阅读[编辑]

阎文儒. 云冈石窟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44. ISBN 9787563339396.

石松日奈子:〈云冈中期石窟新论——沙门统昙曜的地位丧失和胡服供养人像的出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云冈中期石窟新论―沙门统昙曜の失脚と胡服供养者像の出现”(石松日奈子著, ‘MUSEUM’第587号, 2003年12月, 第16回国华赏受赏)

“云冈石窟 : 西暦五世纪における中国北部仏教窟院の考古学的调查报告: 东方文化研究所调查” 水野清一, 长广敏雄共著,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云冈刊行会,1952-1975年

James O. Caswell. Written and Unwritten: A New History of the Buddhist Caves at Yungang.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988. ISBN 0-7748-0300-2.

Alexander C. Soper: Imperial Cave-Chapels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Donors, Beneficiaries, Dates. Artibus Asiae, XXVIII, (4) 1966, Seiten 241-270.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3D全景解说博物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 中国世界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

438:长城(八达岭、山海关与嘉峪关)439:北京及沈阳的明清故宫440:莫高窟441:秦始皇陵449:周口店北京人遗址703: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704: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705:武当山古建筑群707: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共3处)778:庐山国家公园811:丽江古城(共4处)812:平遥古城813:苏州古典园林(共9处)880: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881:北京皇家祭坛—天坛912:大足石刻(共5处)1001:青城山—都江堰1002: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1003:龙门石窟1004:明清皇家陵寝(共14处)1039:云冈石窟1110:澳门历史城区(共2区)1111: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1112:开平碉楼与村落(共4处)1113:福建土楼(共10处)1114:殷墟(共2处)1135: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共5处)1279:五台山(共2处)1305: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8处)1334:杭州西湖文化景观1389:元上都遗址1442A: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境内有汉魏洛阳故城等22处,合共33处)1443:大运河(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与浙东运河)1474:土司遗址(共3处)1508: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1541: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1561: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1592:良渚古城遗址1665: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1714:北京中轴线

637:九寨沟风景名胜区638:黄龙风景名胜区640:武陵源风景名胜区1083: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121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脉1248:中国南方喀斯特(共12处)1292:三清山国家公园1414:新疆天山(共4处)1335:中国丹霞(共9处)1388:澄江化石遗址1509:湖北神农架1540:青海可可西里1559:梵净山1606: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1638:巴丹吉林沙漠

复合遗产

437:泰山 · 547:黄山 · 779:峨眉山—乐山大佛 · 911:武夷山

“A”与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共有。世界遗产主题首页 | 世界遗产专题 | 世界遗产 |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世界遗产列表 | 维基共享资源

查论编中国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或重庆大足石刻

查论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共359家(更新至2024年12月)华北(42)北京 9

故宫博物院

天坛公园

颐和园

八达岭-慕田峪长城

明十三陵景区

恭王府景区

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

圆明园

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

天津 2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

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

河北 12

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

保定野三坡景区

石家庄市西柏坡景区

唐山市清东陵景区

邯郸市娲皇宫景区

邯郸市广府古城景区

保定市白石山景区

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

保定市清西陵景区

承德市金山岭长城景区

唐山市南湖·开滦旅游景区

衡水市衡水湖旅游景区

山西 12

大同市云冈石窟

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晋城市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

晋中市介休绵山景区

晋中市平遥古城景区

忻州市雁门关景区

临汾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长治市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

临汾市云丘山景区

临汾市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

太原市晋祠天龙山景区

晋中市乔家大院景区

内蒙古 8

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景区

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满洲里市中俄边境旅游区

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

赤峰市阿斯哈图石阵旅游区

阿拉善盟胡杨林旅游区

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景区

呼和浩特市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

东北(23)辽宁 7

沈阳市植物园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海洋极地馆

大连金石滩景区

本溪市本溪水洞景区

鞍山市千山景区

盘锦市红海滩风景廊道景区

本溪市五女山景区

吉林 9

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

长白山景区

长春净月潭景区

长春市长影世纪城旅游区

敦化市六鼎山文化旅游区

长春市世界雕塑公园旅游景区

通化市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

松原市前郭查干湖景区

白城市大安嫩江湾旅游区

黑龙江 7

哈尔滨市太阳岛公园

黑河市五大连池景区

牡丹江市镜泊湖景区

伊春市汤旺河林海奇石景区

漠河北极村旅游区

虎林市虎头旅游景区

齐齐哈尔市扎龙生态旅游区

华东(109)上海 5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上海野生动物园

上海科技馆

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景区

西沙明珠湖景区

江苏 26

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

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景区

苏州市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山、留园)

苏州市周庄古镇景区

无锡灵山景区

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

苏州市吴江同里古镇旅游区

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

常州市环球恐龙城景区

南通市濠河景区

姜堰市溱湖旅游景区

苏州市金鸡湖景区

镇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旅游景区

无锡市鼋头渚景区

苏州市吴中太湖旅游区

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

常州市天目湖景区

镇江市句容茅山景区

淮安市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

盐城市大丰中华麋鹿园景区

徐州市云龙湖景区

连云港市花果山景区

常州市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

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

宿迁市洪泽湖湿地景区

连云港市连岛景区

浙江 22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

温州市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嘉兴市桐乡乌镇古镇旅游景区

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风景区

宁波市溪口-滕头旅游区

金华市横店影视城景区

嘉兴市南湖旅游区

杭州市西溪湿地旅游区

绍兴市鲁迅故里-沈园景区

开化县根宫佛国文化旅游景区

湖州市南浔古镇景区

台州市天台山景区

台州市神仙居景区

嘉兴市西塘古镇旅游景区

衢州市江郎山·廿八都景区

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

丽水市缙云仙都景区

温州市刘伯温故里景区

台州市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

丽水市云和梯田景区

金华市双龙风景旅游区

安徽 13

黄山市黄山风景区

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安庆市天柱山风景区

黄山市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六安市天堂寨旅游景区

宣城市绩溪龙川景区

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阜阳市颍上八里河景区

合肥市三河古镇景区

芜湖市方特旅游区

六安市万佛湖景区

马鞍山市长江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

滁州市琅琊山景区

福建 12

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区

莆田市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

宁德市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区

宁德市福鼎太姥山旅游区

南平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三明市泰宁风景旅游区

龙岩市古田旅游区

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

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旅游景区

泉州市清源山景区

厦门市厦门园林植物园景区

龙岩市冠豸山旅游区

江西 15

九江市庐山风景旅游区

吉安市井冈山风景旅游区

上饶市三清山旅游景区

鹰潭市龙虎山旅游景区

婺源县江湾景区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瑞金市共和国摇篮旅游区

宜春市明月山旅游区

抚州市大觉山景区

上饶市龟峰景区

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

萍乡市武功山景区

九江市庐山西海景区

赣州市三百山景区

上饶市篁岭景区

山东 16

烟台市蓬莱阁旅游区

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

泰安市泰山景区

青岛市崂山景区

烟台市龙口南山景区

威海市刘公岛景区

枣庄市台儿庄古城景区

济南市天下第一泉风景区(趵突泉-大明湖-五龙潭-环城公园)

沂蒙山景区

潍坊市青州古城旅游区

威海市华夏城旅游景区

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临沂市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旅游区

济宁市微山湖旅游区

青岛市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

淄博市周村古商城景区

中南(79)河南 17

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

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

安阳市殷墟景区

焦作市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风景名胜区

洛阳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开封清明上河园

平顶山市尧山—中原大佛景区

洛阳栾川老君山—鸡冠洞景区

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

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

驻马店市嵖岈山旅游景区

安阳市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景区

永城市芒砀山旅游景区

新乡市八里沟景区

信阳市鸡公山景区

周口市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

新乡市宝泉旅游区

湖北 16

武汉市黄鹤楼公园

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宜昌市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旅游区

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

十堰市武当山风景区

恩施巴东神龙溪纤夫文化旅游区

神农架生态旅游区

宜昌市长阳清江画廊景区

武汉市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恩施州恩施大峡谷景区

咸宁市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

襄阳市古隆中景区

恩施州腾龙洞景区

宜昌市三峡大瀑布景区

荆门市明显陵文化旅游景区

黄冈市麻城龟峰山景区

湖南 12

长沙市岳麓山—橘子洲景区

衡阳市南岳衡山旅游区

张家界武陵源—天门山旅游区

岳阳市岳阳楼—君山岛景区

湘潭市韶山旅游区

长沙市花明楼景区

郴州市东江湖旅游区

邵阳市崀山景区

株洲市炎帝陵景区

常德市桃花源旅游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古城旅游区

广东 16

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

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

梅州市雁南飞茶田景区

清远市连州地下河旅游景区

深圳观澜湖休闲旅游度假区

韶关市丹霞山景区

佛山市西樵山景区

佛山市长鹿旅游休博园

惠州市罗浮山景区

阳江市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

中山市孙中山故里旅游区

惠州市惠州西湖旅游景区

肇庆市星湖旅游景区

江门市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

河源市万绿湖风景区

广西 11

桂林市漓江景区

南宁市青秀山旅游区

桂林市乐满地度假世界

桂林市独秀峰-王城景区

桂林市两江四湖·象山景区

崇左市德天跨国瀑布景区

百色市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

北海市涠洲岛南湾鳄鱼山景区

贺州市黄姚古镇景区

柳州市程阳八寨景区

崇左市花山岩画景区

海南 7

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

三亚市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

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

分界洲岛旅游区

保亭县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

三亚市蜈支洲岛旅游区

三亚市天涯海角游览区

西南(55)重庆 12

重庆市大足石刻景区

重庆市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

重庆市酉阳桃花源景区

重庆市南川金佛山

万盛经开区黑山谷景区

重庆市江津四面山景区

云阳龙缸景区

彭水县阿依河景区

黔江区濯水景区

奉节县白帝城·瞿塘峡景区

涪陵区武陵山大裂谷景区

四川 18

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

乐山市峨眉山景区

阿坝州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乐山市乐山大佛景区

阿坝州黄龙景区

南充市阆中古城旅游景区

阿坝州汶川特别旅游区

绵阳市北川羌城旅游区

广安市邓小平故里旅游区

广元市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区

南充市仪陇朱德故里景区

甘孜州海螺沟景区

雅安市碧峰峡旅游景区

巴中市光雾山旅游景区

甘孜州稻城亚丁旅游景区

成都市安仁古镇景区

阿坝州四姑娘山景区

成都市天台山景区

贵州 10

安顺市黄果树瀑布景区

安顺市龙宫景区

毕节市百里杜鹃景区

黔南州荔波樟江景区

贵阳市花溪青岩古镇景区

铜仁市梵净山旅游区

黔东南州镇远古城旅游景区

遵义市赤水丹霞旅游区

毕节市织金洞景区

黔西南州万峰林景区

云南 10

昆明市石林风景区

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

大理市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丽江古城景区

迪庆州香格里拉普达措景区

昆明市世博园景区

保山市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

文山州普者黑旅游景区

保山市和顺古镇景区

西藏 5

拉萨市布达拉宫景区

拉萨市大昭寺

林芝巴松措景区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景区

林芝市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景区

西北(50)陕西 14

延安市黄帝陵景区

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西安市华清池景区

西安市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

渭南市华山景区

宝鸡市法门寺佛文化景区

商洛市金丝峡景区

宝鸡市太白山旅游景区

西安市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

延安市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

西安市大明宫旅游景区

延安市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

延安市黄河乾坤湾景区

咸阳市乾陵景区

甘肃 8

嘉峪关市嘉峪关文物景区

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

天水市麦积山景区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张掖市七彩丹霞景区

临夏州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

陇南市官鹅沟景区

甘南州冶力关旅游区

青海 4

青海湖景区

西宁市塔尔寺景区

海东市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

海北州阿咪东索景区

宁夏 6

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

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

银川市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银川市灵武水洞沟旅游区

吴忠市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

固原市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

新疆 18

乌鲁木齐市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

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

伊犁那拉提旅游风景区

富蕴县可可托海景区

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景区

乌鲁木齐市天山大峡谷景区

喀什地区泽普金湖杨景区

喀什噶尔老城景区

伊犁州喀拉峻景区

巴音州和静巴音布鲁克景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白沙湖景区

喀什地区帕米尔旅游区

克拉玛依市世界魔鬼城景区

博尔塔拉州赛里木湖景区

阿拉尔市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

昌吉州江布拉克景区

阿克苏地区天山托木尔景区

查论编山西省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市

晋祠

龙山石窟

晋阳古城遗址

窦大夫祠

天龙山石窟

王家峰墓群

狐突庙

净因寺

清源文庙

不二寺

明秀寺

多福寺

永祚寺

古交遗址

娄烦古城遗址

帖木儿塔

阳曲大王庙大殿

太原大关帝庙

太原清真寺

太原纯阳宫

前斧柯悬泉寺

辛庄开化寺

太山龙泉寺

崇善寺大悲殿

唱经楼

晋源阿育王塔

晋源文庙

清徐尧庙

古交千佛寺

太原文庙

山西大学堂旧址

太原天主堂

中共太原支部旧址

童子寺遗址

蒙山开化寺遗址

阳曲轩辕庙

高君宇故居

山西督军府旧址

大同市

平型关战役遗址

云冈石窟

善化寺

华严寺

悬空寺

平城遗址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

曲回寺石像冢

方山永固陵

大同九龙壁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

觉山寺塔

浑源永安寺

沙梁坡墓群

古城堡墓群

禅房寺塔

水神堂

云林寺

慈云寺

大同煤矿万人坑

山西省立第三中学旧址

栗毓美墓

浑源圆觉寺塔

大同关帝庙大殿

律吕神祠

浑源文庙

大同观音堂

沙岭墓群

平城兴国寺

大同鼓楼

阳泉市

关王庙

大王庙

府君庙

坡头泰山庙

冠山天宁寺双塔

藏山祠

冠山书院

开河寺石窟

平定马齿岩寺

盂北泰山庙

西关三圣寺大殿

长治市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法兴寺

天台庵

大云院

龙门寺

崇庆寺

正觉寺

观音堂

潞安府城隍庙

淳化寺

明惠大师塔

九天圣母庙

沁县大云院

洪济院

武乡县大云寺

会仙观

南阳护三嵕庙

原起寺

佛头寺

灵泽王庙

东邑龙王庙

回龙寺

普照寺大殿

昭泽王庙

天王寺

夏禹神祠

长治玉皇观

真泽二仙宫

宝峰寺

襄垣文庙

潞安府衙

金灯寺石窟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

西周黎侯墓群

先师和尚舍利塔

小张碧云寺大殿

布村玉皇庙

韩坊尧王庙大殿

长子崔府君庙大殿

襄垣永惠桥

李庄文庙

义合三教堂

下霍护国灵贶王庙

前万户汤王庙

庄头天仙庙

中漳伏羲庙

襄垣昭泽王庙

长宁大庙

南涅水洪教院

马厂崇教寺

武乡真如寺

襄垣五龙庙

辛村天齐王庙

大中汉三嵕庙

北和炎帝庙

北社三嵕庙

北社大禹庙

北甘泉圣母庙

李庄武庙

关村炎帝庙

石室蓬莱宫

灵空山圣寿寺

西青北大禹庙

黎城城隍庙

南涅水石刻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

上党西岩寺塔

上党长春玉皇庙

长子文庙大成殿

潦河头关帝庙

西社卫公庙

西下庄昭泽王庙

武乡福源院

晋城市

青莲寺

玉皇庙

晋城二仙庙

南、北吉祥寺

姬氏民居

龙岩寺

泽州岱庙

小会岭二仙庙

崔府君庙

西溪二仙庙

崇明寺

开化寺

游仙寺

定林寺

塔水河遗址

下交汤帝庙

北义城玉皇庙

周村东岳庙

开福寺

西李门二仙庙

润城东岳庙

玉泉东岳庙

石掌玉皇庙

中坪二仙宫

白玉宫

二郎庙

南神头二仙庙

寺润三教堂

三圣瑞现塔

崇安寺

清梦观

大阳汤帝庙

古中庙

海会寺

柳氏民居

湘峪古堡

郭壁村古建筑群

窦庄古建筑群

郭峪村古建筑群

砥洎城

羊头山石窟

碧落寺

河底成汤庙

高都景德寺

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

高平嘉祥寺

尹西东岳庙

西顿济渎庙

北马玉皇庙

三王村三嵕庙

坛岭头岱庙

良户玉虚观

南庄玉皇庙

川底佛堂

董峰万寿宫

建南济渎庙

史村东岳庙

南召文庙

水东崔府君庙

薛庄玉皇庙

石末宣圣庙

陈廷敬故居

仙翁庙

坪上汤帝庙

府城关帝庙

泽州崇寿寺

田庄全神庙

团东清化寺

阳城文庙

阳城寿圣寺及琉璃塔

高平铁佛寺

怀覃会馆

朔州市

佛宫寺释迦塔

崇福寺

广武汉墓群

净土寺

广武城

峙峪遗址

右玉宝宁寺

晋中市

平遥城墙

镇国寺

双林寺

旌介遗址

榆次城隍庙

祆神楼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介休后土庙

慈相寺

平遥文庙

资寿寺

乔家大院

洪山窑址

什贴墓群

普光寺

安禅寺

无边寺

张壁古堡

兴梵寺

福祥寺

真圣寺

崇圣寺

懿济圣母庙

清虚观

回銮寺

金庄文庙

晋祠庙

福田寺

介休东岳庙

光化寺

昔阳崇教寺

左权文庙大成殿

利应侯庙

灵石后土庙

平遥清凉寺

王家大院

孟家沟龙泉寺

曹家大院

净信寺

渠家大院

平遥城隍庙

日昇昌旧址

太和岩牌楼

介休五岳庙

梁村遗址

苇则寿圣寺

寺坪普照寺大殿

襄垣慈胜寺

介休城隍庙

新村妙觉寺

范村圆智寺

干坑南神庙

静升文庙

云峰寺石佛殿

北依涧永福寺过殿

梁家滩白云寺

平遥惠济桥

雷履泰旧居

平遥市楼

介休源神庙

南政隆福寺

石马寺石窟

山西铭贤学校旧址

孔家大院

大寨人民公社旧址

昔阳离相寺

梁村洪福寺

祁县镇河楼

长则普明寺

忻州市

南禅寺大殿

佛光寺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岩山寺

五台山古建筑群

碧山寺

菩萨顶

塔院寺

显通寺

广济寺大雄宝殿

阿育王塔

边靖楼

洪福寺

金洞寺

定襄关王庙

延庆寺

三圣寺

代县文庙

公主寺

秘密寺

徐向前故居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繁峙正觉寺大雄宝殿

原平惠济寺

罗睺寺

阎家大院

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

万里长城—雁门关

汾阳宫遗址

原平普济桥

繁峙琉璃塔

崞阳文庙

留晖洪福寺

五台山南山寺

静乐文庙

阳武朱氏牌楼

五台山尊胜寺

静居寺石窟

忻口战役遗址

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吕梁市

则天庙

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

马茂庄墓群

兴东垣东岳庙

太符观

香严寺

安国寺

南村城址

卦山天宁寺

义居寺

汾阳五岳庙

善庆寺

碛口古建筑群

汾阳文峰塔

天贞观

杏花村汾酒作坊

中阳楼

东龙观墓群

上贤梵安寺塔

柏草坡龙天土地庙

孝义三皇庙

孝义天齐庙

交城玄中寺

后土圣母庙

孝义慈胜寺

玉虚宫下院

碧村遗址

峪口圣母庙

大武鼓楼

汾阳关帝庙

胡家沟砖塔

汾阳后土圣母庙

于成龙故居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竖石佛摩崖造像

晋绥日报社旧址

北坡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旧址

临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指挥部旧址

临县中央后委机关旧址

临汾市

广胜寺

丁村遗址

侯马晋国遗址

丁村民宅

陶寺遗址

曲村—天马遗址

牛王庙戏台

霍州州署大堂

千佛庵

柿子滩遗址

大悲院

洪洞玉皇庙

柏山东岳庙

霍州窑址

老君洞

乡宁寿圣寺

汾城古建筑群

汾城城隍庙

汾城文庙

汾城明伦堂

汾城试院-学前塔

汾城魁星楼

汾城社稷庙

王氏知府第

汾城城墙

县衙大堂

汾城关帝庙

汾城鼓楼

洪济桥

李氏民居

世德堂药铺

东羊后土庙

霍州观音庙

四圣宫

普净寺

王曲东岳庙

南撖东岳庙

乔泽庙戏台

尧陵

铁佛寺

师家沟古建筑群

娲皇庙

羊舌墓地

郎寨砖塔

麻衣寺砖塔

灵光寺琉璃塔

东许三清庙献殿

襄陵文庙大成殿

南林交龙泉寺

洪洞关帝庙

永和文庙大成殿

隰县鼓楼

洪洞商山庙

石四牌坊和木四牌坊

樊店关帝庙

净石宫

七里脚千佛洞石窟

大河口遗址

南梁古城遗址

苇沟-北寿城遗址

陶寺北墓地

霍州祝圣寺

热留关帝庙

霍州鼓楼

曲沃薛家大院

挂甲山摩崖造像

营里千佛洞石窟

小李村太岳行署旧址

运城市

永乐宫

万荣东岳庙

解州关帝庙

西侯度遗址

禹王城遗址

司马光墓

西阴村遗址

绛州大堂

万荣后土庙

东下冯遗址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

马村砖雕墓

万荣稷王庙

清凉寺

广仁王庙

芮城城隍庙

泛舟禅师塔

临晋县衙

太阴寺

福胜寺

稷益庙

青龙寺

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

黄河栈道遗址

崔家河墓群

妙道寺双塔

白台寺

舜帝陵庙

乔沟头玉皇庙

后稷庙

龙香关帝庙

新绛龙兴寺

稷山稷王庙

景云宫玉皇殿

大洋泰山庙

二郎庙北殿

埝堆玉皇庙

寨里关帝庙献殿

郭村泰山庙大殿

三官庙

古垛后土庙

万泉文庙

董封戏台

常平关帝庙

匼河遗址

坡头遗址

金胜庄遗址

东庄遗址

西王村遗址

周家庄遗址

古魏城遗址

下阳城遗址

虞国古城遗址

虞坂古盐道

程村遗址

猗氏故城

玉壁城遗址

冯古庄墓地

山王墓地

横北倗国墓地

薛嵩墓

北阳城砖塔

巷口寿圣寺砖塔

闾原头永兴寺塔

张村圣庵寺塔

万荣稷王山塔

中里庄八龙寺塔

万荣旱泉塔

南阳村寿圣寺塔

运城太平兴国寺塔

宋村永兴寺

长春观

河津台头庙

南柳泰山庙

上冯圣母庙

南阳法王庙

夏县文庙大成殿

泉掌关帝庙

绛县文庙

薛瑄家庙及墓地

运城关王庙

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绛州文庙

北池稷王庙

玄帝庙

南樊石牌坊及碑亭

乔寺碑楼

郭家庄仇氏石牌坊及碑亭

闫景李家大院

稷山大佛

解梁故城遗址

栖岩寺塔林

新绛寿圣寺大殿

北辛舍利塔

普救寺塔

永济万固寺

永济扁鹊庙

董村戏台

东姚温牌坊

墙下关帝庙

阮氏双碑楼

解州同善义仓

跨省市区

长城(山西省长城列表)

参见: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各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索引:京 · 津 · 冀 · 晋 · 蒙 · 辽 · 吉 · 黑 · 沪 · 苏 · 浙 · 皖 · 闽 · 赣 · 鲁 · 豫 · 鄂 · 湘 · 粤 · 桂 · 琼 · 渝 · 川 · 贵 · 云 · 藏 · 陕 · 甘 · 青 · 宁 · 新

查论编山西专题太原市(省会)历史

西侯度遗址

丁村遗址

许家窑遗址

峙峪遗址

柿子滩遗址

东下冯遗址

方国

晋国

三家分晋

北魏

北齐

北汉

晋商

山西教案

阎锡山

太原战役

地理

城市

黄土高原

太行山

吕梁山

五台山

大同盆地

太原盆地

黄河

汾河

沁河

解池

冀州

经济

太原钢铁集团

太钢不锈钢

海鑫钢铁

山西焦煤

晋西工业

西山煤电

晋能集团

晋能控股集团

华阳新材

中铁十七局

经纬纺机

文化

晋语

中原官话

蒲剧

洪洞大槐树

晋商

山西面食

大同刀削面

平遥牛肉

傅山头脑

汾酒

山西高校

旅游景点

平遥古城

云冈石窟

壶口瀑布

恒山

雁门关

乔家大院

皇城相府

长城

分类

共享资源

规范控制数据库 国际

VIAF

各地

日本

捷克

查论编 佛教主题佛学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三宝

诸佛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蕴

十八界

涅槃

缘起

三学

波罗密

六度

三法印

空性

真如

中道

释迦牟尼佛

佛陀

如来

佛诞

四门游观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足印

神迹(英语:Miracles of Gautama Buddha)

家庭(英语:Family of Gautama Buddha)

净饭王(父亲)

摩耶夫人 (母亲)

摩诃波阇波提(姨母,庶母)

耶输陀罗 (妻子)

罗睺罗 (儿子)

阿难 (堂弟)

提婆达多 (堂弟)

佛陀弟子

十大弟子

大迦叶

目犍连

富楼那

须菩提

舍利弗

罗睺罗

阿难陀

优婆离

阿那律

迦旃延

五比丘

㤭陈如

跋提

跋波

阿说示

摩诃男

周利槃特

央掘魔罗

迦旃延

佛教人物列表(英语:List of Buddhists)

术语

三相

无常

非我

缘起

因果论

结生

轮回

烦恼

无明

贪爱

五盖

无上正等正觉

般涅槃

真如

二谛

空性

菩提心

菩萨

佛性

心相续

大圆满

伦理和世界观

佛教伦理(英语:Buddhist ethics)

在家众/居士

优婆塞

优婆夷

维摩经

维摩诘菩萨

善生经

居士戒

五戒

八戒

十善业戒

菩萨戒

佛教因果论

业与业力

六因五果

非我

无常

菩萨道

慈悲

布施

轮回

转世

亡人落道

金瓶掣签

活佛

转世灵童

法界

世间

出世间

大千世界

娑婆世界

须弥山

四大部洲

十法界

三界

欲界

欲界天

五道/六道

天道

人道

阿修罗道

饿鬼道

畜生道

地狱道

功德

佛性

供养

佛教神话

佛教与暴力(英语:Buddhism and violence)

佛教与堕胎

佛教与自尽

斋食

放生

佛教环保运动

佛教中的女性(英语:Women in Buddhism)

八敬法

善女子佛教女众国际协会

佛教与身体(英语:Buddhism and the body)

佛教和性(英语:Buddhism and sexuality)

同性恋与佛教

佛教经济学

佛教哲学

佛教和西方哲学(英语:Buddhism and Western philosophy)

佛教和心理学(英语:Buddhism and psychology)

佛教和科学(英语:Buddhism and science)

佛教圣地

修行制度

比丘

比丘尼

沙弥

沙弥尼

出家人

阿姜

西亚多

三藏法师

禅师

老师(英语:Rōshi)

喇嘛

仁波切

格西

祖古(活佛)

菩萨

在家众/ 居士

优婆塞

优婆夷

声闻

修行法门

四护卫禅

四梵住

三学

三十七菩提分法

四念住

四正勤

四神足

五力

七觉支

八正道

波罗密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皈依

四依四不依

献身(英语:Buddhist devotion)

法会

祭品(英语:Offering (Buddhism))

跪拜(英语:Prostration (Buddhism))

持戒

五戒

菩萨戒

波罗提木叉

功德

护卫经(英语:Paritta)

出离

五学力

禅学

谛 (印度哲学)

谛 (佛教)

禅定

曼怛罗

四十业处

随念

安那般那念

奢摩他

观 (佛教)

默照禅

禅坐

公案

曼荼罗

自他交换法

怛特罗密教

伏藏师

伏藏

念佛

净土法门

忏悔

苦行

头陀

证量

佛陀

辟支佛

菩萨位

四向四果

须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罗汉

涅槃/般涅槃

悉地

九次第定

神通

三明六通

果位

即生成佛

肉身菩萨

经典

三藏

经藏

律藏

论藏

大藏经

巴利三藏

大正藏

乾隆大藏经

藏文大藏经

原始佛教

阿含经/巴利经藏

法句经

本生经

四分律/五分律/巴利律藏

阿毘达磨

大乘佛教

华严经

维摩经

大般若经

金刚经

心经

六祖坛经

妙法莲华经

净土三经

梵网经

金刚乘佛教

大日经

金光明经

九分教

十二分教

判教

天台宗判教

流派与系统

三乘

声闻乘

缘觉乘

菩萨道

南传菩萨道

一佛乘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上座部佛教

北传佛教

汉传大乘佛教十宗

汉传密宗

唐密

东密

台密

禅宗

净土宗

律宗

天台宗

唯识宗

藏传金刚乘佛教

宁玛派

噶举派

佛教组织

佛教现代主义

历史

初期佛教

部派佛教

上座部佛教

大乘佛教

金刚乘佛教

结集

第一次结集

第二次结集

第三次结集

第四次结集

十事非法

根本分裂

法难

三武一宗灭佛

大乘非佛说论诤

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

三期法运

地区/国别

南亚佛教(英语:Buddhism in South Asia)

印度佛教

阿富汗佛教

孟加拉国佛教

尼泊尔佛教

巴基斯坦佛教

斯里兰卡佛教

东南亚佛教

泰国佛教

缅甸佛教

柬埔寨佛教

寮国佛教

越南佛教中、南部

印尼佛教

马来西亚佛教

新加坡佛教

菲律宾佛教(英语:Buddhism in the Philippines)

文莱佛教(英语:Buddhism in Brunei)

马尔代夫佛教(英语:Buddhism in the Maldives)

东亚佛教

中国佛教

日本佛教

朝鲜佛教

台湾佛教

越南佛教北部

藏地佛教

藏地佛教史(英语:History of Tibetan Buddhism)

不丹佛教

蒙古佛教

内蒙古佛教(英语:Religion_in_Inner_Mongolia#Buddhism)

俄罗斯佛教西、南部

中亚佛教(英语:Buddhism in Central Asia)

乌兹别克斯坦佛教

中东佛教(英语:Buddhism in the Middle East)

伊朗佛教

西方佛教

美国佛教

英国佛教(英语:Buddhism in the United Kingdom)

法国佛教(英语:Buddhism in France)

比利时佛教(英语:Buddhism in Belgium)

澳大利亚佛教(英语:Buddhism in Australia)

阿根廷佛教(英语:Buddhism in Argentina)

巴西佛教(英语:Buddhism in Brazil)

委内瑞拉佛教(英语:Buddhism in Venezuela)

艺术

佛教艺术

符号(英语:Buddhist symbolism)

佛教建筑(英语:Buddhist architecture)

寺院

日本佛教建筑

藏地佛教建筑(英语:Tibetan Buddhist architecture)

佛教音乐

梵呗

法器

佛像

中国佛教雕塑

佛足石

佛教题材作品

佛教电影节

提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分类

词表

索引(英语:Index of Buddhism-related articles)

共享

语录

查论编大佛东亚中国大陆山西

云岗大佛

蒙山大佛

河南

龙门大佛

中原大佛

江苏

灵山大佛

浙江

天工大佛

新昌大佛

雪窦山大佛

江西

东林大佛

四川

乐山大佛

半月山大佛

荣县大佛

重庆

南坪古佛

甘肃

炳灵寺大佛

香港

天坛大佛

日本

奈良大佛

镰仓大佛

兵库大佛(日语:能福寺)

高冈大佛

牛久大佛

上野大佛

国府大佛

镰谷大佛(日语:鎌ヶ谷大仏)

岐阜大佛(日语:岐阜大仏)

东京大佛(日语:乗蓮寺)

台湾

佛光大佛

八卦山大佛

天恩弥勒大佛

湖山寺弥勒大佛

六龟大佛

东南亚泰国

泰国大佛(英语:Great Buddha of Thailand)

富贵大佛(英语:Wat Phra Yai)

普吉大佛

Luangpho Yai(英语:Luangpho Yai)

瓦音寺大佛

缅甸

Laykyun Sekkya(英语:Laykyun Sekkya)

南亚印度

海德拉巴大佛(英语:Buddha Statue of Hyderabad)

Buddha Park of Ravangla(英语:Buddha Park of Ravangla)

斯里兰卡

奥卡纳大佛(英语:Avukana Buddha statue)

普杜鲁瓦格勒(英语:Buduruvagala)

玛利嘎维拉(英语:Maligawila Buddha statue)

Gal Vihara(英语:Gal Vihara)

不丹

金刚座释迦摩尼大佛(英语:Buddha Dordenma statue)

阿富汗

巴米扬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