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两段跳跃的距离把控和方向控制,构成了暃绕后突袭的灵魂。通过预判敌人位置,精确规划第一段和第二段跳跃的落点与时机,暃就能如同精准制导的武器,瞬间跨越地图障碍,从敌人最意想不到的侧翼或后方发起致命打击。这要求玩家对峡谷地形、双方英雄位置、技能冷却乃至敌方召唤师技能(尤其是闪现)状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预判。
对比优势分析:为何是暃?
峡谷中具备位移、切入能力的英雄不在少数,如兰陵王有隐身突进,韩信有多段位移,司马懿有超远距离沉默突脸。那么暃的绕后开团,其独特的教科书意义在哪里?答案是:无与伦比的路径选择自由度与出其不意性。
传统刺客的绕后,往往受限于地形。他们可能需要从河道草丛绕行,容易被视野侦测;或者需要从狭窄的野区隘口切入,容易被控制技能封锁。而暃的“上墙”能力,使他拥有了无数条垂直方向上的进攻路线。他可以从防御塔后方的厚墙、龙坑墙壁、甚至河道与对抗路交界处那些寻常英雄根本无法企及的高墙发起攻击,极大规避了常规的视野布控区域。
著名《王者荣耀》赛事解说李九曾评价道:“当看到暃上墙了,你就必须开始警惕来自头顶的威胁,他的落点选择太多了,常规的眼位根本无法覆盖所有可能。”知名战队教练张角也在复盘时指出:“暃的绕后,最难防的点在于他‘抄近道’的能力。地图上那些看似阻挡的厚墙、高台,都是他的‘高速路’,他能比预期快出1-2秒到达战场侧后方,打乱我们所有的时间轴计算。”
战术运用思路:绕后开团的艺术
将暃的上墙两段位移应用于实战,特别是关键的对抗路绕后开团,需要一套清晰的战术思路和细节处理。这并非简单的“上墙-跳下-杀人”,而是包含完整的进场时机判断、路径选择、目标锁定与后续操作规划。
时机判断是基础:盲目上墙突袭等于送死。最佳时机通常发生在:①敌方核心C位(射手或法师)站位略微靠前或相对孤立(即使有保护阵型,暃也能从上方切入直接点杀);②敌方关键控制技能(如张飞大招、西施拉)已交出或处于冷却;③双方在对抗路河道/传送阵附近爆发小规模团战或争夺野怪资源,阵型尚未完全散开或固定;④己方队友(尤其是带有控制的战士/坦克)能及时跟进补足伤害或控制链。
路径选择与预判是关键:
路径隐蔽性:优先选择远离敌方视野的高墙切入。例如,绕过龙坑从蓝野区厚墙切入敌方红区后方的战场侧翼,或者利用对抗路防御塔后、二塔附近的墙体进行超远距离奔袭。
两段位移分解:第一段位移主要用于调整位置到“最优开团点”,通常是目标斜上方或正上方的墙体。第二段位移才是致命突袭,需要直接锁定目标落点。
落地点的控制:理想落点是目标身后或身侧,确保第一时间可以普攻+三技能标记并打出爆发。落点周围尽量避免踩到敌方关键控制技能范围。
资深暃玩家“峡谷飞檐走壁”在攻略分享中提到:“玩暃绕后,脑子里一定要有张立体地图。第一段跳是‘找角度’,要跳到能威胁到目标、且对方最难反制的点位的墙上;第二段跳是‘扣扳机’,确保下来就是脆皮的‘死点’。”
实战练习方法:从入门到精通
掌握这套“教科书”操作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系统性的练习:
基础操作训练:在训练营中反复练习上墙操作,熟悉不同角度、不同厚度的墙体交互体验。重点练习“快速上墙+第一段方向跳(调整位置)+第二段精准落点跳(目标点)”这一套连招的流畅性,确保在实战中能瞬间完成。
地图熟悉度训练:将主要战场(尤其是对抗路、中路河道、暴君/主宰龙坑、双方野区)的所有可利用的、能上墙的位置标记出来。利用暃在训练营中沿着这些路径反复奔跑、跳跃,熟悉从不同起点到不同战场终点的多条路线及其耗时。
关键战略区域推荐绕后切入点墙体对抗路河道 (抢河蟹/4级团)对抗路一塔后厚墙、河道路口高台中路河道(支援/遭遇战)中路两侧野区入口厚墙、河道蜥蜴点高台暴君/主宰龙坑团龙坑后方墙壁(需绕过)、蓝/红BUFF野区入口墙壁敌方红/蓝野区入侵二塔后厚墙、高地边缘墙体模拟实战训练:利用训练营放置假人模拟敌方英雄站位(特别是脆皮射手、法师),尝试从不同墙体、不同角度发动两段位移突袭,目标是落地瞬间精准命中假人并快速接上三技能标记和普攻爆发。重点练习在有“障碍”(假人周围放置1-2个近战假人模拟保护)的情况下,如何精准选择落点。
高手进阶:细节决定成败
当基础操作和意识建立后,高水平的暃玩家还需要关注以下精妙细节:
能量管理:暟的能量(玉)是其机动的核心资源。两段位移落地后需要普攻快速积攒能量。高手会利用野怪或兵线在进场前先积攒部分能量,确保进场打完爆发后仍有能量利用一技能拉开或追击。同时,落地后秒接强化普攻是快速回复能量的关键。
视野博弈:绕后成功极大依赖信息差。高手会利用“卡视野”上墙。具体操作:躲在草丛中上墙,或者在敌方视野盲区快速上墙。同时,要时刻观察小地图和敌方动向,判断自己是否被敌方视野发现(如鬼谷子被动、米莱狄机器人、守约眼)。
召唤师技能配合:虽然暃自带位移灵活性极高,但惩击(打野位,加速发育和抢龙/野)和闪现(边路位,增加一段极端位移用于追敌或躲避关键技能)的选择对绕后成功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有时需要留闪现在落地后被集火时规避致命伤或控制。
装备路线影响:不同的出装(如偏攻击的暗影战斧+宗师之力,或偏保命的冰痕之握+反伤刺甲)会影响突袭节奏和容错率。追求极限秒杀的输出装需要进场时机更精准;半肉装则容错更高,但爆发稍慢。需要在练习中体会不同出装节奏下的进场感觉。
赛场观察:职业选手的演示
顶级赛事是“教科书”的最佳诠释场所。分析KPL等职业联赛中暃的精彩绕后开团集锦,能获得最前沿的理解:
路径选择的极致化:职业选手倾向于选择超长距离、极高隐蔽性的路线。例如,从己方对抗路二塔附近上墙,连续利用河道以及中路两侧的高墙进行长距离奔袭,最终切入到对方发育路一塔附近正在推进的战场后方。这种路线的隐蔽性和突然性极强。
团队配合的精密化:成功的暃绕后往往是“点”与“面”的协同。在暃发动突袭的同时或稍前,队友(如中路法师、辅助控制)会进行正面的压迫或佯攻,吸引敌方注意力,甚至逼迫对方核心位移技能交出(如闪现),为暃的切入创造完美时机。著名解说潇洒在解说一场成都AG超玩会的比赛时就提到:“你看AG的节奏,正面给到足够的压迫感,仿佛在‘引诱’对方摆出防守阵型,而一诺的暃已经从侧后方墙顶悄悄就位,就等对方阵型固定下来的那一刻。这是有预谋的‘立体’打击。”
对技能CD的把控:职业选手对敌方关键保命技能(如鲁班大师的链子、瑶的附体、狄仁杰二技能、净化)的CD计算极为精准。他们往往选择在敌方关键保护技能真空期发动致命突袭。
暃,这位在峡谷墙壁上行走的王子,将对抗路的战术维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他“上墙后两段位移突袭”的操作技巧,正是融合了地图理解、时机判断、路径规划、精准操作与团队配合的“绕后开团教科书”。掌握它,不仅能让你成为敌方后排的噩梦,更能深刻体会到《王者荣耀》在战术层面上的立体美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